湖南法治报讯(通讯员 黄少淇 胡亚军)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近年来,祁阳市检察院积极凝聚人大监督与检察监督合力,建立人大代表建议与公益诉讼检察建议衔接转化机制,推动解决了一批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问题,切实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与满意度。
一份建议,破局“老大难”
“作为祁阳的重要门户,黎家坪镇过境路转盘路口承载着11家规模企业物流、3所中学师生通勤及周边居民日常出行的巨大车流,涉及5个交叉口,易发生交通事故,群众改造呼声强烈。”市人大代表伍卫红在人大会议上直言。
2024年,祁阳市检察院收到这份关于升级改造黎家坪过境路转盘、消除安全隐患的建议后,迅速行动。通过实地勘查、无人机航拍、调取事故档案、走访群众等方式查明,该路段近五年已发生交通事故30余起,严重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这个转盘是历史遗留的交通‘顽疾’,因改造资金需求大、牵涉部门多,虽经多次整改,但问题始终未能根治。”承办检察官道出了难点。
为此,检察院携手市人大,多次召集交通运输局、公路养护中心、交警大队等职能部门召开圆桌会议,厘清权责边界,敲定改造方案,促成治理共识。最终,各方共投入资金约330万元,拆除了转盘并安装了交通信号灯。
2024年12月30日,焕然一新的黎家坪镇转盘路口正式通车。昔日的“事故险地”蝶变为群众交口称赞的“放心路口”,安全隐患得以根治。
一项机制,释放治理效能
黎家坪转盘的成功改造,正是祁阳市人大代表建议与公益诉讼检察建议“双向衔接转化”工作机制落地见效的生动体现。2023年12月,祁阳市检察院在深入调研、专题汇报和联席研讨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市人大支持,联合出台《关于加强人大代表建议与公益诉讼检察建议双向衔接转化工作的实施办法(试行)》,构建起涵盖沟通衔接、转化运用、会商调研、督促落实、定期通报及联合评估等环节的全链条机制。
2024年5月,市人大筛选出涉及网络食品安全、未成年人保护等民生领域的7件代表建议,正式移交检察院转化办理。
检察院立即成立专班,明确目标、流程、分工与保障,确保衔接转化规范有序。办理过程中,注重全程跟踪与常态化联络,定期向人大抄送文书、汇报进展,并邀请人大代表协同走访、实地调查,深化人大参与度。
依托这一创新机制,人大监督与检察监督同向发力,有效解决了道路安全、网络餐饮安全、学校基础设施等一批民生热点问题,实现了“1+1>2”的社会治理效果。
一声回应,情系百姓期盼
每一个民生诉求,都是沉甸甸的期待。祁阳市检察院充分利用人大代表建议“接地气”的优势,精准捕捉民声,将人大建议有效转化为检察监督行动,让群众期盼落地生根,书写出可感知、能体验、得实惠的检察为民答卷。
针对网络订餐安全建议,该院向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出检察建议,推动加强对平台及入网餐饮经营者的监管,规范运营,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针对人民小学如厕难问题,该院向市教育局发出检察建议并持续督办,通过多次磋商座谈,推动厕所重建工程顺利完成并交付使用,还学生一片舒适的“校园净土”。
针对未成年人文身乱象,该院不仅向监管部门制发检察建议加强源头管控,还建议并协同开展警示教育活动。共督促全市中小学举办专题讲座10余场,召开家长会、主题班会2000余场,发放宣传材料万余份,凝聚社会、政府、学校、家庭四方力量,共同撑起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保护伞”。
2024年,祁阳市人大代表建议与公益诉讼检察建议衔接转化工作成效斐然,所办案件均依法办结或取得显著阶段性成果。
“人大代表建议与公益诉讼检察建议双向衔接转化工作成果丰硕,办理扎实有力!要继续发挥好机制作用,以更实举措守护民生福祉!”该院在人大常委会专题汇报时,赢得了与会代表的广泛赞誉与肯定。
责编:左爽
一审:左爽
二审:伏志勇
三审:万朝晖
来源:湖南法治报